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 1.0……………………………… 3 3.2 人工智能应用安全风险 ……………………………… 5 4. 技术应对措施 ……………………………………………… 7 4.1 针对人工智能内生安全风险 ………………………… 7 4.2 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安全风险 ………………………… 9 5. 综合治理措施 ……………………………………………… 10 6. 人工智能安全开发应用指引 ……………………………… 包容态度。严守安全底线,对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合法权益的 风险及时采取措施。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 (V1.0)- 2 -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 1.2 风险导向、敏捷治理。密切跟踪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趋势,从人工 智能技术自身、人工智能应用两方面分析梳理安全风险,提出针对性防范应对 措施。关注安全风险发展变化,快速动态精准调整治理措施,持续优化治理机 制和方式,对确需政府监管事项及时予以响应。 1.3 技管结合、协同应对。面向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全过程,综合运用技术、 管理相结合的安全治理措施,防范应对不同类型安全风险。围绕人工智能研发 应用生态链,明确模型算法研发者、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等相关主体的安全责 任,有机发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治理机制作用。 1.4 开放合作、共治共享。在全球范围推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国际合作, 共享最佳实践,提倡建立开放性平台,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跨国界0 码力 | 20 页 | 3.79 MB | 1 月前3
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20250204)各执行环节的具体支出 - 预留的应急资金比例 - 主要成本控制措施 8. 质量控制计划(900字内):列出3—5个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和相应的检查标准。 包括内容质量、用户体验、技术实现等方面。 9. 风险管理矩阵(1200字内): 识别5—7个潜在风险点,评估其发生概率和影响 程度。为每个高风险项目制定具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10. 利益相关者沟通计划(1800字内):设计一个定期向各利益相关者(如高管、 合作伙伴、媒体)汇报项目进展的机制。指明沟通频率、方式和关键信息点。 11. 应急预案(1000字内):为2—3个可能的重大意外情况(如重要环节延期、预 算超支、负面舆情等)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触发条件、响应流程和补救措施。 12. 执行后评估机制(700字内):设计一个项目后评估框架,包括效果评估、经 验总结和持续优化建议。指明评估的时间点和主要维度。 创新执行工具: 推荐1—2个创新的项目管理工具或方法,解释它们如何能提升执行效率和灵活性。0 码力 | 104 页 | 5.37 MB | 8 月前3
清华大学 DeepSeek 从入门到精通各执行环节的具体支出 - 预留的应急资金比例 - 主要成本控制措施 8. 质量控制计划(900字内):列出3—5个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和相应的检查标准。 包括内容质量、用户体验、技术实现等方面。 9. 风险管理矩阵(1200字内): 识别5—7个潜在风险点,评估其发生概率和影响 程度。为每个高风险项目制定具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10. 利益相关者沟通计划(1800字内):设计一个定期向各利益相关者(如高管、 合作伙伴、媒体)汇报项目进展的机制。指明沟通频率、方式和关键信息点。 11. 应急预案(1000字内):为2—3个可能的重大意外情况(如重要环节延期、预 算超支、负面舆情等)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触发条件、响应流程和补救措施。 12. 执行后评估机制(700字内):设计一个项目后评估框架,包括效果评估、经 验总结和持续优化建议。指明评估的时间点和主要维度。 创新执行工具: 推荐1—2个创新的项目管理工具或方法,解释它们如何能提升执行效率和灵活性。0 码力 | 103 页 | 5.40 MB | 9 月前3
清华大学 DeepSeek+DeepResearch 让科研像聊天一样简单允许研究者根据特定应用 场景进行定制,从而更好 地满足需求 社区支持 使其在学术研究和工业应 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解释性和可靠性 需要采取措施确保模型的 可靠性和可解释性 社区参与 需要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 维护和更新,需要较高的 社区活跃度和凝聚力 安全性 需要采取措施确保模型的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模型 训练成本 调用成本 (输入/百万 tokens) 调用成本 (输出/百万 tokens)0 码力 | 85 页 | 8.31 MB | 8 月前3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可追溯性的技术要求与评测方法,人工智能治理支撑技术;规范 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伦理治理要求,包括人工智能伦理风险评 估,人工智能的公平性、可解释性等伦理治理技术要求与评测方 法,人工智能伦理审查等标准。 五、保障措施 13 (一)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技术组 织,统筹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优势力量,协同推进人工 智能标准建设,共同构建先进适用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 (二)构建人0 码力 | 13 页 | 701.84 KB | 1 年前3
共 5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