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dging the Gap: Writing Portable Programs for CPU and GPU
4.10 MB
124 页
0 评论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英语 | .pdf | 3 |
摘要 | ||
文档探讨了为CPU和GPU编写可移植程序的挑战和方法,重点介绍了CUDA在跨平台开发中的应用。内容涵盖了CPU和GPU之间的差异,如延迟、吞吐量、内存带宽等,并提到了在编写跨平台程序时的开发经验和调试测试的重要性。文档还强调了编写可移植程序的意义,特别是在处理并行算法和库/框架开发方面。 | ||
AI总结 | ||
《Bridging the Gap: Writing Portable Programs for CPU and GPU》
1. **Motivation(动机)**
- 为何编写适用于CPU和GPU的可移植程序?
- CPU和GPU在设计上存在差异,如延迟、吞吐量、内存带宽、核心数量、分支处理、缓存大小和数值格式等。
- 针对库和框架开发者,尤其是处理并行算法时,编写可移植程序非常重要。
- 用户体验和开发者体验是重点,同时需要考虑调试和测试,但不涉及性能问题。
2. **Patterns(模式)**
- 编写跨平台代码的常见模式:
- 旧式方法:将所有内容都涉及主机和设备。
- 使用条件语句、constexpr、禁用CUDA警告以及主机设备模板等技术,实现代码的可移植性。
3. **The dark path(黑暗之路)**
- 编写可移植程序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 函数调度三元组等复杂问题可能导致代码难以维护。
4. **Cuda proposal(CUDA方案)**
- 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 使用条件语句区分主机和设备代码。
- 禁止不良的跨函数调用,确保代码的可移植性。
总结:本文围绕如何在CUDA中编写适用于CPU和GPU的可移植程序展开,分析了动机会、常见模式、潜在问题和解决方案,为开发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112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