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演进式架构:数字化世界"进化论" 肖然

2.14 MB 22 页 0 评论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摘要
文档阐述了演进式架构的核心理念,即在数字化世界中,架构应支持增量的、有指导的变化,贯穿多个维度。演进式架构的基础是全局的工程卓越,强调团队从隔离的功能性团队转变为跨职能团队,对业务能力端到端负责。文档还引用了Melvyn Conway的观点,指出系统设计的结构会反映组织的沟通结构。演进的目标是通过适应度方程和持续的全局优化,实现更高效的价值delivery和降低technical debt。
AI总结
## 演进式架构:数字化世界"进化论" 总结 演进式架构是一种支持多维度、增量式、有指导的演变架构。其核心理念在于将"增量变化"置于首要位置,通过持续的全球工程卓越实现业务系统的有效演进。 传统架构模式(月年级伦) 与演进式架构(天周级伦)的主要区别在于响应速度和技术债务积累上。传统架构在数月至数年周期内 Improve release to market,积累巨量的Technical Debt,却错失多个Opportunity Lost。演进式架构则采用多个迭代式发布,每个周期仅持续数天至数周,既造就了更高的时间价值,又控制了较低的技术债务,最大限度减少Opportunity Lost. 要实现有效的架构演进,关键在于"三大基础": 多维度管理的可演化性架构、全局式的适应度模型、有效协作的跨职能团队. 拉馬克在1809年提出的"适者生存"理论,为演进式架构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数字化背景下,这一原则在架构演进中被重新诠释,要求系统既保持适应性,又能通过持续的适应度评估优化自身结构。 适应度方程:v速度与c周期时间的比值将直接影响架构的演进速度。 从Conway定律的角度看,传统的func- t cậnolated架构必然导致系统和团队的割裂. 构建跨职能团队,实现业务和技术的端到端协同,是构建演进式架构的关键。 技术部则等于沟通. 演进式架构强调持续的全局沟通协作,强调在多维度上, 在增量式改变中实现系统的有效演进. 这一过程要求团队, 组织不断优化自己的沟通&协作机制, 持续改进, 才能达到持续的局部和全球最优.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10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