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Uber 核心派单系统及其集群管理演化-李宁

15.26 MB 23 页 0 评论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摘要
文档介绍了Uber核心派单系统的演化与运维改进。Uber在2014年面临单体架构的挑战,包括流量快速增长、单点故障风险、无法扩容等问题。2016年,Uber通过多活、容器化、软件网络等架构调整,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部署了自动化部署工具uDeploy,优化了监控系统(M3、Blackbox)和故障恢复机制,包括自愈和自动排障功能。文中还提到了Post Mortem-flow流程和Ring0团队在故障处理中的领导作用。系统仍然依赖Postgres数据库,并通过Jaeger追踪系统依赖关系图。
AI总结
《Uber 核心派单系统及其集群管理演化-李宁》 总结 本文档围绕Uber核心派单系统的架构演化和运维改进进行了详细阐述,核心内容如下: 1. **系统演化背景** - 早期架构(2014年): 单数据中心,所有程序运行在Linux裸机,机器几乎都是单点故障,软件升级和变更风险高,无法扩容。 面临的挑战:流量每年增长5倍,若不变架构,几个月后将被流量压垮。 - 中期架构(2016年): 新数据中心成立(北京、上海),Uber Eats流量激增,系统仍依赖Puppet和Clusto管理服务,变更管理欠缺,依赖关系混乱。 2. **运维改进措施** - **动态配置与监控联动**:实现自动化回滚,通过外部监控(uBlackbox)和内部监控(M3)联动,实时监控状态。 - **故障恢复与自动化排障**:通过自动化自愈能力和Tracking系统(如开源工具Jaeger)实现快速故障排查。 - **自动化部署与变更管理**:引入uDeploy实现自动化部署,P3系统进行变更管理。 - **容灾备份与容器化**:通过多活、容器化和软件网络实现高可用性和快速恢复。 3. **流程优化** - **Ring0团队**:核心团队负责重大故障处理,承担领导和汇报作用。 - **Post Mortem流程**:确保所有事故免责,对事不对人,分析根源,制定可执行的解决方案。 4. **个人背景** 李宁负责Uber核心派单系统的运维工作,拥有丰富的Linux运维经验,曾在浙江大学、百度、Twitter等机构工作,参与过多个大规模系统的运维和优化。 总结: Uber核心派单系统从早期单数据中心的架构,经历了多次演化和优化,最终构建了高可用性、高自动化的现代化系统。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深刻理解和对运维效率的持续追求。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11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