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连接神经网络实战. pytorch 版全连接神经网络实战 . pytorch 版 Dezeming Family Dezeming Copyright © 2021-10-02 Dezeming Family Copying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讲什么。本书不可避免要 参考 [2] 的讲解方式,但我们对讲解顺序和内容,以及程序代码都做了大量的改进。说了那么多,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写一个最好的最容易上手的 pytorch 入门教程——从全连接网络开始。 书中的示例代码在网站页面可以找到。每节末尾会提示“本节代码见 chapterX.py”。 20211006:完成本书第一版。 5 1. 准备章节 1.1 导入 pytorch 6 ( 0 . 0 , 1) #偏 置 归 0 m. bias . data . zero_ () Chapter 3. 更完善的神经网络 17 注意 bias 是权重,因为当前层的 bias 会连接下一层的每个神经元,所以 bias 的 shape 是下 一层神经元个数。调用也很简单,定义网络对象后直接调用即可: model = NeuralNetwork () . to ( device0 码力 | 29 页 | 1.40 MB | 1 年前3
动手学深度学习 v2.0网络架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6 3.4.3 全连接层的参数开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3.4.4 softmax运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5 6 卷积神经网络 217 6.1 从全连接层到卷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8 6.1.1 不变性 4 训练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2 7.7 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3 7.7.1 从ResNet到DenseNet0 码力 | 797 页 | 29.45 MB | 1 年前3
【PyTorch深度学习-龙龙老师】-测试版202112神经网络 6.1 感知机 6.2 全连接层 6.3 神经网络 6.4 激活函数 6.5 输出层设计 6.6 误差计算 6.7 神经网络类型 6.8 油耗预测实战 6.9 参考文献 第 7 章 反向传播算法 7.1 导数与梯度 7.2 导数常见性质 7.3 激活函数导数 7.4 损失函数梯度 7.5 全连接层梯度 预览版202112 数据集划分 9.4 模型设计 9.5 正则化 9.6 Dropout 9.7 数据增强 9.8 过拟合问题实战 9.9 参考文献 第 10 章 卷积神经网络 10.1 全连接网络的问题 10.2 卷积神经网络 10.3 卷积层实现 10.4 LeNet-5 实战 10.5 表示学习 10.6 梯度传播 10.7 池化层 10.8 BatchNorm 深度学习与其它算法比较 1.2 神经网络发展简史 本书将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浅层神经网络阶段和深度学习两个阶段,以 2006 年为大致分割点。2006 年以前,深度学习以神经网络和连接主义的名义发展,经历了两次 预览版202112 第 1 章 人工智能绪论 4 兴盛和两次寒冬;2006 年,Geoffrey Hinton 首次将深层神经网络命名为深度学习,自此开0 码力 | 439 页 | 29.91 MB | 1 年前3
Keras: 基于 Python 的深度学习库. 17 3.2.1 开始使用 Keras 函数式 AP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3.2.2 例一:全连接网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3.2.3 所有的模型都可调用,就像网络层一样 . . 3.2.7.1 Inception 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3.2.7.2 卷积层上的残差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3.2.7.3 共享视觉模型 . . . . . . . . . . . . . . 84 5.4.12 GlobalAveragePooling3D [sourc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4 5.5 局部连接层 Locally-connect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5.5.1 LocallyConnected1D0 码力 | 257 页 | 1.19 MB | 1 年前3
Qcon北京2018-《文本智能处理的深度学习技术》-陈运文深度学习基础结构 基础神经元结构 多个神经元连接组成神经网络 字词表示 计算机 电脑 [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 [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 服务器 [ 0, 0, 0, 0, 0, 00 码力 | 46 页 | 25.61 MB | 1 年前3
AI大模型千问 qwen 中文文档vLLM,构建一个与 OpenAI API 兼容的 API 服务十分简便,该服务可以作为实现 OpenAI API 协议的服 务器进行部署。默认情况下,它将在 http://localhost:8000 启动服务器。您可以通过 --host 和 --port 参数 来自定义地址。请按照以下所示运行命令: python -m vllm.entrypoints.openai.api_server \ --model 使用。欲了解更多示例,请参见 examples。 1.14. Qwen-Agent 41 Qwen 1.15 LlamaIndex 为了实现 Qwen1.5 与外部数据(例如文档、网页等)的连接,我们提供了 LlamaIndex 的详细教程。本指南旨 在帮助用户利用 LlamaIndex 与 Qwen1.5 快速部署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 1.15.1 环境准备 为实现检索增强生成(RAG),我们建议您首先安装与0 码力 | 56 页 | 835.78 KB | 1 年前3
微博在线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实践-黄波Serving PS Traing PS Traing Model System Predict Score Sample Data worker worker worker 3 在线机器学习-参数服务器 serving serving serving server server server server server worker worker worker PSscheduler PSserver HA Fault tolerance checkpoint Local HDFS Param Server System Model Serving System 3 在线机器学习-参数服务器 • 参数规模 • 支持百亿特征维度,千亿参数 • 模型版本 • 多模型多版本:多组实验并行执行,提高实验迭代效率 • 在线版本切换:基于ZK的版本感知机制,动态进行版本切换,实现BASE OD),解决数据倾斜导致的流量热点瓶颈问题,性能提升2-5倍 • 存储优化:自定义存储方式(ByRow&ByKey),基于row进行矩阵压缩存储,参数内存占用减少90% 3 在线机器学习-参数服务器 模型验证 离线训练 实时训练 模型训练 模型部署 在线服务 离线验证 在线发布 在线验证 在线一致性/ 模型稳定性/… 一键打包 端口探测 蓝绿部署/灰度发布 AUC/准确率/0 码力 | 36 页 | 16.69 MB | 1 年前3
机器学习课程-温州大学-08深度学习-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深度残差网络 03 其它现代网络 04 卷积神经网络使用技巧 4 经典网络-LeNet-5 • LeNet 分为两个部分组成: • 卷积层块:由两个卷积层块组成; • 全连接层块:由三个全连接层组成。 5 ? = 5 ? = 1 6 filter CONV1 POOL1 ? = 2 ? = 2 ? = 5 ? = 1 16 filter ? = 2 ? = 2 CONV2 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五层之后,加入窗口形状为 3×3 、步 幅为 2 的最大池化层。 此外,AlexNet 的卷积通道是 LeNet 的10倍。 • 在最后一个卷积层后有两个全连接层,分别有4096个输出。 这两个巨大的全连接层拥有将近 1GB 的模型参数。 由于 早期 GPU 显存有限,原版的 AlexNet 采用了双数据流设计, 使得每个 GPU 只负责存储和计算模型的一半参数。 幸运 的是 Network)”。 DenseNet的创新点在于在网 络结构中引入了密集连接,使 特征复用和梯度传播更加容易 ,在处理图像分类、目标检测 、分割等问题中都取得了不错 的结果。 21 3.其它现代网络 DenseNet 总的来说,DenseNet和ResNet都是很优秀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但 DenseNet通过建立密集连接,使每一层都直接接收到多个之前层的特征图输 出,增强了特征的流动和复用0 码力 | 32 页 | 2.42 MB | 1 年前3
机器学习课程-温州大学-13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17 3.BP算法 主要步骤 第一步,对样本明确预测输出值与损失函数 第二步,明确参数调整策略 第三步,计算输出层阈值的梯度 第四步,计算隐层到输出层连接权值的梯度 第五步,计算隐层阈值的梯度 第六步,计算输入层到隐层连接权值的梯度 第七步,引出归纳结论 18 3.BP算法 第一步,明确损失函数 对样本 ??, ?? ,神经网络的预 测输出值为ො??。 全网络在样本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21 3.BP算法 第四步,计算隐层到输出层连接 权值???的梯度 ??? ??ℎ? 利用链式法则,可得 其中, 可得 综上可得 1h v 输入层 输出层 隐层 ,1 kx , k i x , k d x 1b 2b hb 隐层阈值梯度取决于隐层神经元输出、输出层阈值梯度和隐层与输出层的连接权值。 在阈值的调整过程中,当前层的阈值梯度取决于下一层的阈值,这就是BP算法的精髓。 观察 ??? ??ℎ? = −???ℎ,可知 当前层的连接权值梯度,取决于当前神经元阈值梯度和上层神经元输出。 25 3.BP算法 第七步,引出结论 只要知道上一层神经元的阈值梯度,即可计算当前层神经元阈值梯度和连接权值梯度。 随后可以计算输出层神经元0 码力 | 29 页 | 1.60 MB | 1 年前3
李东亮:云端图像技术的深度学习模型与应用n 峰值时会达到1500 QPS SACC2017 检测-人脸检测/人形检测 场景多样、人脸小、位置边缘 本页图片均来自公开摄像头 SACC2017 检测-人脸检测/人形检测 手机 服务器 可缩小尺寸 240P 720P CPU ARM(千元机) E5-2630 时间 50ms 120ms GPU 2-5ms(K40) SACC2017 图像技术的三个核心难点>>小、快、准 传输、存储压力 多任务串联 GPU服务框架-图像特点 通用计算(Caffe/Tensorflow/Mxnet) SACC2017 GPU服务框架 人形检测 人脸识别 100台-> 10台服务器 300QPS/台(4*k40) 轮询结果 SACC2017 SACC20170 码力 | 26 页 | 3.69 MB | 1 年前3
共 35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