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iment 6: K-Means
605.46 KB
3 页
0 评论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英语 | .pdf | 3 |
摘要 | ||
本实验通过K-Means算法对图像进行颜色压缩,将鸟类图像的颜色从数千种减少到16种。实验步骤包括加载小尺寸图像,使用K-Means算法计算16个聚类中心,并将这些中心颜色应用到大尺寸图像上以实现压缩。过程中,通过Matlab/Octave实现加载图像、执行聚类算法以及重新分配颜色,最终生成压缩后的图像。 | ||
AI总结 | ||
### 总结
该文档描述了一个使用K均值算法压缩图像颜色的实验。实验目标是将一张鸟图的颜色数量从成千上万种减少到16种,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图像表示。
1. **实验内容**
- 下载提供的`data6.zip`文件,并解压到工作目录。
- 使用小图像`bird small.tiff`进行K均值聚类,计算出16个颜色集群的中心(集群中心为RGB值)。
- 将小图像的聚类结果应用到大图像`bird large.tiff`上,将每个像素替换为最接近的集群中心颜色。
2. **图像表示**
- 原始图像使用24位颜色表示,每个像素由三组8位数(红、绿、蓝)的强度值组成。
- 目标是通过K均值算法将颜色数量减少到16种,仅存储These 16种颜色的RGB值即可。
3. **K均值算法实现步骤**
- **初始化**:从小图像中随机采样16种颜色作为初始集群中心(均值)。
- **分配步骤**:计算每个像素到各集群中心的距离,并将其分配到最近的集群中心。
- **更新步骤**:根据分配的像素重新计算集群中心的RGB值。若某个集群中心没有分配的像素,则不更新。
- **迭代**:重复分配和更新步骤,直至集群中心的位置收敛(通常在30到100次迭代之间)。可以采取固定迭代次数或判断均值变化幅度来决定终止条件。
4. **实现细节**
- 使用Matlab/Octave加载图像,并将图像矩阵转换为双精度格式。
- 小图像的尺寸为128×128像素,处理后得到的16种颜色用于替换大图像(538×538像素)的每个像素。
- 替换完成后,将结果图像以uint8格式显示并保存为`bird kmeans.tif`。
5. **注意事项**
- 在某些情况下,初始采样的颜色可能重复,导致某些集群中心无像素分配,需避免除以零的错误。
- 集群中心的收敛通常通过均值位置的变化幅度来判断。
通过该实验,可以有效减少图像中的颜色数量,实现图像压缩的同时保持视觉效果。 |
P1
P2
P3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