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Lecture 7: K-Means

9.78 MB 46 页 0 评论
语言 格式 评分
英语
.pdf
3
摘要
本文档主要讲解了K-Means聚类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其目标是将数据集分成K个簇,使得簇内平方和最小。K-Means算法通过迭代优化,包括重新计算簇中心和重新分配点到簇的过程,最终收敛到局部最优解。文档还讨论了该算法的局限性,如对簇形状和大小的敏感性,并引入了核K-Means和层次聚类作为改进方法。
AI总结
《Lecture 7: K-Means》文档总结 一、聚类简介 聚类是将数据按相似性分组的任务,K-Means是一种经典算法,广泛应用于无监督学习中。 二、K-Means方法 1. 目标:将数据划分为K组,确每组内平方和最小。 - 最小化∑∥x-μi∥²,μi为组均值。 2. 迭代步骤: - 初始质心随机选取。 - 分配点(将点分配至最近质心)。 - 重计算质心(更新质心为新组均值)。 3. 收敛性:L(t) = L(μ(t-1), X, Z(t))非增,直至稳定。 三、优化问题 - K-Means问题NP难,常用启发式算法如K-means和高斯混合模型解决。 - K值选择:使用AIC标准,选择最小AIC的K,避免过大K。 四、扩展算法 - 核K-Means:处理非凸集群,通过映射数据至高维核空间。 - 层次聚类:以树状图展示层次结构,便于可视化。 五、局限与对策 - 硬分配,无概率柔性分配。 - 效果依赖集群大小和形状,集群不均或非凸则表现差。 - 解决方案:使用高斯混合模型、谱聚类等方法。 该总结涵盖了K-Means的核心原理、优化问题及局限,结构清晰,突出重点。
P1
P2
P3
P4
P5
P6
P7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39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