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高性能并行编程与优化 - 课件 - 10 从稀疏数据结构到量化数据类型
9.50 MB
102 页
0 评论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ptx | 3 |
摘要 | ||
文档讨论了C++高性能并行编程中的稀疏数据结构与量化数据类型优化。并行访问指针数组可能引发数据竞争和内存泄漏,解决方案包括互斥量和原子变量,但可能影响性能。此时可通过量化数据类型(如int8_t)减少内存带宽提升性能。文档还比较了map和unordered_map的性能特点,并探讨了基于哈希表的分块存储优化方法,适用于具有空间局域性的稀疏网格。最后提出了稀疏数据结构的实现方法,如hash指针稠密组合,并讨论了内存管理和并行优化的需求。 | ||
AI总结 | ||
以下是文档内容的简洁总结,突出核心观点和关键信息:
---
### 稀疏数据结构与量化数据类型
1. **并行与随机访问问题**
- 指针数组在并行访问时会导致数据竞争,造成结果错误和内存泄露。
- 原因:多个核心同时访问 `m_block`,指针被重复分配,部分数据未写入 `m_data`。
- 解决方案:使用互斥量和原子变量,但可能严重影响性能。
2. **量化数据类型的优化**
- 通过减小数据类型占用空间来降低内存带宽。
- 例:使用 `int8_t`(1字节)代替 `int`(4字节),可以将内存带宽减少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 提升性能的关键在于减少数据量,因为并行计算无法加速内存访问。
- 量化数据类型的思想:用较小的数据类型替换大数据类型(可能牺牲精度),从而换来性能提升。
3. **映射结构的选择与优化**
- `std::map`:基于红黑树,按键值排序,复杂度为 `O(logn)`。
- `std::unordered_map`:基于哈希表,复杂度为 `O(1)`,更高效。
- 优化方法:按 16x16 分块存储,减少 `unordered_map` 中的表项数量,尤其适用于数据具有空间局域性的场景。
- 稀疏数据结构可以通过 `hash`、`pointer` 和 `dense` 的组合实现,例如 `hash().pointer(11).dense(8)`。
4. **稀疏数据结构的实现与优化**
- 使用 `unordered_map` 作为顶层,指针作为中层,稠密数组作为底层。
- 垃圾回收机制:及时释放不用的块,减少内存占用。
- 自动扩展边界、按需分配内存和位压缩空间等优化技术。
- 使用 `omp` 或 `tbb` 并行技术和 `accessor` 缓存坐标,以减轻锁的压力。
---
### 总结
文档围绕稀疏数据结构和量化数据类型展开,重点讨论了并行访问中的问题及优化方法。通过减小数据类型、使用映射结构优化和并行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性能并减少内存占用。稀疏数据结构的实现和优化是核心内容,结合哈希表、指针和稠密数组的分层结构,可以在高性能计算中发挥重要作用。 |
P1
P2
P3
P4
P5
P6
P7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95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