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 入門
網路原理 綜合上述,由於 kube-proxy 的作用,在 Service 的呼叫過程中用戶端無須關心後端 有幾個 Pod,中間過程的通訊、負載平衡及故障恢復都是透明的,如圖 2.29 所示。 服務路由訊息透過 watch API Server 取得 透過 iptables 的 DNAT 傳送到 kube-proxy 外部 Client 叢集自動分派服務 的 IP 圖 2.29 Service 程式內部的一種資料結構, 2-96 Kubernetes 核心原理 2 目前已經有多個開源元件支援這個網路模型。這裡將介紹幾個常見的模型,分別是 Flannel、Open vSwitch 及直接路由的方式。 1. Flannel Flannel 之所以可以建置 Kubernetes 依賴的底層網路,是因為它能實現以下兩點: (1) 它能協助 Kubernetes,給每一個 Node 上的0 码力 | 12 页 | 2.00 MB | 1 年前3
共 1 条
- 1
相关搜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