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Go 语言构建高并发分布式系统实践
0 码力 | 39 页 | 5.23 MB | 1 年前3Django、Vue 和Element UI 前后端原理论述
程、搭建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技术以及 开发环境版本。 一、前后端如何工作 Django、Vue 和 Element UI 前后 端原理论述 作者:M&T. 2 《51 测试天地》七十四 www.51testing.com 后端开发(Django+Rest Framework+MySQL): Django 负责处理 HTTP 请求和响应,以及 URL 路由的配置。它接收来自前端的 HTTP HTTP 请求,并根据 URL 将请求分发给相应的视图函数进行处理。 Rest Framework 是 Django 的扩展,用于快速构建 RESTful API 接口。通过 Rest Framework,可以定义 API 视图和序列化器,实现数据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从而方便地 与前端进行数据交互。 MySQL 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后端的数据。 前端开发(Vue+Element 块,可以帮助开发者构建交互式的单页面应用(SPA)。 Element UI 是一个基于 Vue 的 UI 组件库,提供了丰富的预定义组件,用于快速搭建 美观的用户界面。 前后端交互: 后端通过 Django Rest Framework 提供 API 接口,前端通过 Vue 发起 HTTP 请求调用 这些 API 接口。 前端通过 HTTP 请求向后端发送数据请求,后端根据请求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并0 码力 | 61 页 | 6.84 MB | 1 年前3Hyperledger Fabric 1.4 中文文档
的),可用于用户 I/O、修改远程文件等任务中。核心 API 倾向于保持小巧、 不随意变更,扩展包则会随着更多的用户案例被解决并添加进来,而不断成长 进化(同时尽量保持向后兼容)。 终端输出工具 与 Django 集成 文件和目录管理 项目工具 参与 & 测试 我们欢迎高级用户 & 开发者提交并帮助修复 bug,或者帮助开发新功能。 © 版权所有 2016 Jeff Forcier. 由 Sphinx |-- templates | `-- index.html |-- tests.py |-- urls.py `-- views.py 注解 在这里我们使用一个 Django 应用为例——不过 Fabric 并s依赖于外部代码, 除了它的 SSH 库。 作为起步,我们希望先执行测试准备好部署后,再提交到 VCS(版本控制系 统): from fabric.api 让我们回到 fabfile 的主旨:定义一个 deploy 任务,让它在一台或多台远程服 务器上运行,并保证代码是最新的: def deploy(): code_dir = '/srv/django/myproject' with cd(code_dir): run("git pull") run("touch app.wsgi") 这里再次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0 码力 | 145 页 | 161.53 KB | 1 年前3Hyperledger Fabric 2.5 中文文档
的),可用于用户 I/O、修改远程文件等任务中。核心 API 倾向于保持小巧、 不随意变更,扩展包则会随着更多的用户案例被解决并添加进来,而不断成长 进化(同时尽量保持向后兼容)。 终端输出工具 与 Django 集成 文件和目录管理 项目工具 参与 & 测试 我们欢迎高级用户 & 开发者提交并帮助修复 bug,或者帮助开发新功能。 © 版权所有 2016 Jeff Forcier. 由 Sphinx |-- templates | `-- index.html |-- tests.py |-- urls.py `-- views.py 注解 在这里我们使用一个 Django 应用为例——不过 Fabric 并s依赖于外部代码, 除了它的 SSH 库。 作为起步,我们希望先执行测试准备好部署后,再提交到 VCS(版本控制系 统): from fabric.api 让我们回到 fabfile 的主旨:定义一个 deploy 任务,让它在一台或多台远程服 务器上运行,并保证代码是最新的: def deploy(): code_dir = '/srv/django/myproject' with cd(code_dir): run("git pull") run("touch app.wsgi") 这里再次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0 码力 | 138 页 | 154.00 KB | 1 年前3PyWebIO v1.5.1 使用手册
使用同步而不是基于回调的方式获取输入,代码编写逻辑更自然 非声明式布局,布局方式简单高效 代码侵入性小,旧脚本代码仅需修改输入输出逻辑便可改造为Web服务 支持整合到现有的Web服务,目前支持与Flask、Django、Tornado、 aiohttp、 FastAPI(Starlette)框架集成 同时支持基于线程的执行模型和基于协程的执行模型 支持结合第三方库实现数据可视化 Installation 稳定版: 与Web框架整合 基于协程的会话 第三方库生态 构建stand-alone App 数据可视化 Cookbook Release notes What’s new in PyWebIO 1.5 What’s new in PyWebIO 1.4 What’s new in PyWebIO 1.3 What’s new in PyWebIO 1.2 What’s new in PyWebIO 中的缩 进: # good code format def hello(): put_markdown(r""" # H1 This is content. """) 在 1.5 版更改: Enable lstrip by default. Deprecate strip_indent. pywebio.output.put_info(*contents, closable=False0 码力 | 144 页 | 7.46 MB | 1 年前3PyWebIO v1.5.2 使用手册
使用同步而不是基于回调的方式获取输入,代码编写逻辑更自然 非声明式布局,布局方式简单高效 代码侵入性小,旧脚本代码仅需修改输入输出逻辑便可改造为Web服务 支持整合到现有的Web服务,目前支持与Flask、Django、Tornado、 aiohttp、 FastAPI(Starlette)框架集成 同时支持基于线程的执行模型和基于协程的执行模型 支持结合第三方库实现数据可视化 Installation 稳定版: 与Web框架整合 基于协程的会话 第三方库生态 构建stand-alone App 数据可视化 Cookbook Release notes What’s new in PyWebIO 1.5 What’s new in PyWebIO 1.4 What’s new in PyWebIO 1.3 What’s new in PyWebIO 1.2 What’s new in PyWebIO 中的缩 进: # good code format def hello(): put_markdown(r""" # H1 This is content. """) 在 1.5 版更改: Enable lstrip by default. Deprecate strip_indent. pywebio.output.put_info(*contents, closable=False0 码力 | 144 页 | 7.46 MB | 1 年前3PyWebIO v1.5.0 使用手册
使用同步而不是基于回调的方式获取输入,代码编写逻辑更自然 非声明式布局,布局方式简单高效 代码侵入性小,旧脚本代码仅需修改输入输出逻辑便可改造为Web服务 支持整合到现有的Web服务,目前支持与Flask、Django、Tornado、 aiohttp、 FastAPI(Starlette)框架集成 同时支持基于线程的执行模型和基于协程的执行模型 支持结合第三方库实现数据可视化 Installation 稳定版: 与Web框架整合 基于协程的会话 第三方库生态 构建stand-alone App 数据可视化 Cookbook Release notes What’s new in PyWebIO 1.5 What’s new in PyWebIO 1.4 What’s new in PyWebIO 1.3 What’s new in PyWebIO 1.2 What’s new in PyWebIO 中的缩 进: # good code format def hello(): put_markdown(r""" # H1 This is content. """) 在 1.5 版更改: Enable lstrip by default. Deprecate strip_indent. pywebio.output.put_info(*contents, closable=False0 码力 | 144 页 | 7.46 MB | 1 年前3PyWebIO v1.8.2 使用手册
使用同步而不是基于回调的方式获取输入,代码编写逻辑更自然 非声明式布局,布局方式简单高效 代码侵入性小,旧脚本代码仅需修改输入输出逻辑便可改造为Web服务 支持整合到现有的Web服务,目前支持与Flask、Django、Tornado、 aiohttp、 FastAPI(Starlette)框架集成 同时支持基于线程的执行模型和基于协程的执行模型 支持结合第三方库实现数据可视化 Installation 稳定版: What’s new in PyWebIO 1.8 What’s new in PyWebIO 1.7 What’s new in PyWebIO 1.6 What’s new in PyWebIO 1.5 What’s new in PyWebIO 1.4 What’s new in PyWebIO 1.3 What’s new in PyWebIO 1.2 What’s new in PyWebIO 中的缩 进: # good code format def hello(): put_markdown(r""" # H1 This is content. """) 在 1.5 版更改: Enable lstrip by default. Deprecate strip_indent. pywebio.output.put_info(*contents, closable=False0 码力 | 160 页 | 7.48 MB | 1 年前3PyWebIO v1.8.1 使用手册
使用同步而不是基于回调的方式获取输入,代码编写逻辑更自然 非声明式布局,布局方式简单高效 代码侵入性小,旧脚本代码仅需修改输入输出逻辑便可改造为Web服务 支持整合到现有的Web服务,目前支持与Flask、Django、Tornado、 aiohttp、 FastAPI(Starlette)框架集成 同时支持基于线程的执行模型和基于协程的执行模型 支持结合第三方库实现数据可视化 Installation 稳定版: What’s new in PyWebIO 1.8 What’s new in PyWebIO 1.7 What’s new in PyWebIO 1.6 What’s new in PyWebIO 1.5 What’s new in PyWebIO 1.4 What’s new in PyWebIO 1.3 What’s new in PyWebIO 1.2 What’s new in PyWebIO 中的缩 进: # good code format def hello(): put_markdown(r""" # H1 This is content. """) 在 1.5 版更改: Enable lstrip by default. Deprecate strip_indent. pywebio.output.put_info(*contents, closable=False0 码力 | 158 页 | 7.48 MB | 1 年前3PyWebIO v1.8.0 使用手册
使用同步而不是基于回调的方式获取输入,代码编写逻辑更自然 非声明式布局,布局方式简单高效 代码侵入性小,旧脚本代码仅需修改输入输出逻辑便可改造为Web服务 支持整合到现有的Web服务,目前支持与Flask、Django、Tornado、 aiohttp、 FastAPI(Starlette)框架集成 同时支持基于线程的执行模型和基于协程的执行模型 支持结合第三方库实现数据可视化 Installation 稳定版: What’s new in PyWebIO 1.8 What’s new in PyWebIO 1.7 What’s new in PyWebIO 1.6 What’s new in PyWebIO 1.5 What’s new in PyWebIO 1.4 What’s new in PyWebIO 1.3 What’s new in PyWebIO 1.2 What’s new in PyWebIO 中的缩 进: # good code format def hello(): put_markdown(r""" # H1 This is content. """) 在 1.5 版更改: Enable lstrip by default. Deprecate strip_indent. pywebio.output.put_info(*contents, closable=False0 码力 | 157 页 | 7.48 MB | 1 年前3
共 512 条
- 1
- 2
- 3
- 4
- 5
- 6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