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学习手册split(" ") #将strx拆分,""之间指定拆分符 strx.split(" ", 1) #将strx拆分,""之间指定拆分符,且只拆分1次, 即分成2部分 strx.isdigit() #判断strx是否为纯数字字符,是则返回True,否则 返回False lists=["abc","def","what"] strx="" 让数字以3个一组带上逗号分隔符 ,d 仅对应,d,不可用,f ,x之类 _d _o _x _b 可对应这4个,以每4个字符为一组带_下划线输出 %百分比形式 {:%} 自动将数字乘以100带上%号,浮点数表示了,默认6位小数 {:.2%} 指定2位小数精度 类型码 最后是类型码,同print()旧式字符串格式化里的类型码 outline="black") # 画扇形 canvas.create_polygon(5, 200, 150, 310, 5, 310, fill="pink", outline="black") # 画多边形(这里为三角形) window.mainloop() # 运行窗口主循环 显示效果: ★Canvas画线 import tkinter def move(event): x =0 码力 | 213 页 | 3.53 MB | 1 年前3
git 操作手册tag是git版本库的一个标记命令,指向了某个commit的指针,tag命令主要用于 发布版本管理,当一个版本发布时,打上tag标签。 有了分支(branch)为什么还要引入tag这个概念呢? 因为tag是相对于同一个分支而言的,同一分支不停地开发,有新增的文件,也 有修改旧的文件,每次提交(commit)后当前分支的HEAD指针会指向最新的提 交,那么如何管理旧的提交呢?可以对某个时间点的提交打个标记,方便后续 的版本追溯及管理。这个标记就是tag bran4 remotes/origin/main #查看本地的bran4分支与远程的main 分支有啥区别 # git push -u origin bran4 #将本地代码库的当前分支(bran4)推送到远 程的代码库的bran4分支,然后在远程仓库上就有了这个bran4的分支 # git branch -a # git fetch rmtRepo main:bran5 #将远程的main分支下载到本地并基于此创 建bran5分支 # git checkout bran5 #切换到bran5分支 # git branch -a * bran5 remotes/rmtRepo/main 或者: # git checkout -b0 码力 | 35 页 | 1.69 MB | 1 年前3
k8s操作手册 2.33不用修改) ★修改完etcd.yaml配置文件后,kubelet会自动重启此etcd的pod容器(不可使用 kubectl delete pod命令去手动删除etcd的pod)只需等待2到3分钟即可, ★如果etcd的pod重启失败,可先移动/etc/kubernetes/manifests/etcd.yaml文件到 其他地方,这时kubelet会自动删除本结点上的etcd pod,再把此文件移回去, #资源限制,定义了容器最大可以消耗的资源上限,对应jvm中 的Xmx memory: "256Mi" cpu: "200m" #1核cpu为 1000m,这个m是mili(千分之一)的意思 ports: #端口暴露,仅作提示信息 - name: h�p containerPort: 80 protocol:0 码力 | 126 页 | 4.33 MB | 1 年前3
共 3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