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os架构&原理
这里面其中有⼀个关键点是软负 载。因为整个分布式架构需要有⼀个软负载来协作各个节点之间的服务在线离线状态、数据⼀致性、 以及动态配置数据的推送。这里面最简单的需求就是将⼀个配置准时的推送到不同的节点。即便如 此简单需求,随着业务规模变大也会变的非常复杂。如何能将数据准确的在 3 秒钟之内推送到每⼀ 个计算节点,这是当时提出的⼀个要求,围绕这个要求,系统要做大量的研发和改造,类似的这种 关 的路由问题,解决用户环境与 Nacos 物理环境 映射问题。 CMDB:解决元数据存储,与三方 CMDB 系统对接问题,解决应用,人,资源关系。 Metrics:暴露标准 Metrics 数据,方便与三方监控系统打通。 Trace:暴露标准 Trace,方便与 SLA 系统打通,日志白平化,推送轨迹等能力,并且可以和计 量计费系统打通。 接入管理:相当于阿里云开通服务,分配身份、容量、权限过程。 障各个节点之间 的数据⼀致性以及数据同步,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引入共识算法,通过算法来保障各个节 点之间的数据的⼀致性。 为什么 Nacos 选择了 Raft 以及 Distro 为什么 Nacos 会在单个集群中同时运行 CP 协议以及 AP 协议呢?这其实要从 Nacos 的场景出 发的:Nacos 是⼀个集服务注册发现以及配置管理于⼀体的组件,因此对于集群下,各个节点之间0 码力 | 326 页 | 12.83 MB | 10 月前3
《Java 应用与开发》课程讲义 - 王晓东输出流则只能向其写出数据,而不能从中读取数据。 •(特例 java.io.RandomAccessFile 类) 根据数据流所关联的是数据源还是其他数据流 可分为节点流(Node Stream)和处理流(Processing Stream)。 • 节点流直接连接到数据源; • 处理流是对一个已存在的流的连接和封装,通过所封装的流的功能调用实现增强 的数据读/写功能,处理流并不直接连到数据源。 按传输数据的“颗粒大小” 共 306 页 13.2. 基础 I/O 流 � 13 � Howareyou? Imissyou. h o w 文件 read() 节点流FileReader 处理流BufferedReader readLine() 节点流与处理流的连接 图 13.1 InputStream 和 OutputStream • 字节流以字节为单位传输数据,每次传送一个或多个字节。 • 注意 监听器的配置不需要映射地址,也无需初始化参数,只需要监听器的包和类名即 可。 22.4 ServletContext 对象属性监听器 ServletContext 对象属性监听器用于监控 Web 应用上下文对象属性的变化。Servlet 作为 Web 应用级共享容器,可以使用如下操作 ServletContext 属性的方法进行共享数 据的保存、读取和删除: • public0 码力 | 330 页 | 6.54 MB | 1 年前3
Hello 算法 1.0.0b4 Java版化过程。 2.1.2. 效率评估方法 实际测试 假设我们现在有算法 A 和算法 B,它们都能解决同一问题,现在需要对比这两个算法的效率。我们最直接的 方法就是找一台计算机,运行这两个算法,并监控记录它们的运行时间和内存占用情况。这种评估方式能够 反映真实情况,但也存在较大局限性。 难以排除测试环境的干扰因素。硬件配置会影响算法的性能表现。例如,在某台计算机中,算法 A 的运行时 间比算法 return quadraticRecur(n - 1); } Figure 2‑12. 递归函数产生的平方阶空间复杂度 指数阶 ?(2?) 指数阶常见于二叉树。高度为 ? 的「满二叉树」的节点数量为 2? − 1 ,占用 ?(2?) 空间。 // === File: space_complexity.java === /* 指数阶(建立满二叉树) */ 2. 复杂度 hello‑algo 逻辑结构:线性与非线性 「逻辑结构」揭示了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数组和链表中,数据按照顺序依次排列,体现了数据之间的 线性关系;而在树中,数据从顶部向下按层次排列,表现出祖先与后代之间的派生关系;图则由节点和边构 成,反映了复杂的网络关系。 逻辑结构通常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类。线性结构比较直观,指数据在逻辑关系上呈线性排列;非线 性结构则相反,呈非线性排列。 ‧ 线性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哈希表。0 码力 | 342 页 | 27.39 MB | 1 年前3
Hello 算法 1.0.0 Java版效率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实际测试、理论估算。 2.1.1 实际测试 假设我们现在有算法 A 和算法 B ,它们都能解决同一问题,现在需要对比这两个算法的效率。最直接的方法 是找一台计算机,运行这两个算法,并监控记录它们的运行时间和内存占用情况。这种评估方式能够反映真 实情况,但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一方面,难以排除测试环境的干扰因素。硬件配置会影响算法的性能。比如在某台计算机中,算法 A 的运行 时间比算法 quadraticRecur(n - 1); } 图 2‑18 递归函数产生的平方阶空间复杂度 4. 指数阶 ?(2?) 指数阶常见于二叉树。观察图 2‑19 ,层数为 ? 的“满二叉树”的节点数量为 2? − 1 ,占用 ?(2?) 空间: // === File: space_complexity.java === /* 指数阶(建立满二叉树) */ TreeNode buildTree(int 逻辑结构:线性与非线性 逻辑结构揭示了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数组和链表中,数据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体现了数据之间的线 性关系;而在树中,数据从顶部向下按层次排列,表现出“祖先”与“后代”之间的派生关系;图则由节点 和边构成,反映了复杂的网络关系。 如图 3‑1 所示,逻辑结构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线性结构比较直观,指数据在逻辑关系上呈 线性排列;非线性结构则相反,呈非线性排列。 ‧ 线性0 码力 | 376 页 | 17.59 MB | 1 年前3
Hello 算法 1.1.0 Java版效率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实际测试、理论估算。 2.1.1 实际测试 假设我们现在有算法 A 和算法 B ,它们都能解决同一问题,现在需要对比这两个算法的效率。最直接的方法 是找一台计算机,运行这两个算法,并监控记录它们的运行时间和内存占用情况。这种评估方式能够反映真 实情况,但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一方面,难以排除测试环境的干扰因素。硬件配置会影响算法的性能。比如在某台计算机中,算法 A 的运行 时间比算法 quadraticRecur(n - 1); } 图 2‑18 递归函数产生的平方阶空间复杂度 4. 指数阶 ?(2?) 指数阶常见于二叉树。观察图 2‑19 ,层数为 ? 的“满二叉树”的节点数量为 2? − 1 ,占用 ?(2?) 空间: // === File: space_complexity.java === /* 指数阶(建立满二叉树) */ TreeNode buildTree(int 逻辑结构:线性与非线性 逻辑结构揭示了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数组和链表中,数据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体现了数据之间的线 性关系;而在树中,数据从顶部向下按层次排列,表现出“祖先”与“后代”之间的派生关系;图则由节点 和边构成,反映了复杂的网络关系。 如图 3‑1 所示,逻辑结构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线性结构比较直观,指数据在逻辑关系上呈 线性排列;非线性结构则相反,呈非线性排列。 ‧ 线性0 码力 | 378 页 | 18.47 MB | 1 年前3
Hello 算法 1.0.0b5 Java版效率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实际测试、理论估算。 2.1.1 实际测试 假设我们现在有算法 A 和算法 B ,它们都能解决同一问题,现在需要对比这两个算法的效率。最直接的方法 是找一台计算机,运行这两个算法,并监控记录它们的运行时间和内存占用情况。这种评估方式能够反映真 实情况,但也存在较大局限性。 一方面,难以排除测试环境的干扰因素。硬件配置会影响算法的性能表现。比如在某台计算机中,算法 A 的 运行时间比算法 quadraticRecur(n - 1); } 图 2‑18 递归函数产生的平方阶空间复杂度 4. 指数阶 ?(2?) 指数阶常见于二叉树。观察图 2‑19 ,高度为 ? 的“满二叉树”的节点数量为 2? − 1 ,占用 ?(2?) 空间: // === File: space_complexity.java === /* 指数阶(建立满二叉树) */ TreeNode buildTree(int 逻辑结构:线性与非线性 逻辑结构揭示了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数组和链表中,数据按照顺序依次排列,体现了数据之间的线 性关系;而在树中,数据从顶部向下按层次排列,表现出祖先与后代之间的派生关系;图则由节点和边构成, 反映了复杂的网络关系。 如图 3‑1 所示,逻辑结构可被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线性结构比较直观,指数据在逻辑关系上 呈线性排列;非线性结构则相反,呈非线性排列。 ‧ 线0 码力 | 376 页 | 30.69 MB | 1 年前3
Hello 算法 1.2.0 简体中文 Java 版效率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实际测试、理论估算。 2.1.1 实际测试 假设我们现在有算法 A 和算法 B ,它们都能解决同一问题,现在需要对比这两个算法的效率。最直接的方法 是找一台计算机,运行这两个算法,并监控记录它们的运行时间和内存占用情况。这种评估方式能够反映真 实情况,但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一方面,难以排除测试环境的干扰因素。硬件配置会影响算法的性能表现。比如一个算法的并行度较高,那 么它就更适合在多核 quadraticRecur(n - 1); } 图 2‑18 递归函数产生的平方阶空间复杂度 4. 指数阶 ?(2?) 指数阶常见于二叉树。观察图 2‑19 ,层数为 ? 的“满二叉树”的节点数量为 2? − 1 ,占用 ?(2?) 空间: // === File: space_complexity.java === /* 指数阶(建立满二叉树) */ TreeNode buildTree(int 逻辑结构:线性与非线性 逻辑结构揭示了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数组和链表中,数据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体现了数据之间的线 性关系;而在树中,数据从顶部向下按层次排列,表现出“祖先”与“后代”之间的派生关系;图则由节点 和边构成,反映了复杂的网络关系。 如图 3‑1 所示,逻辑结构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线性结构比较直观,指数据在逻辑关系上呈 线性排列;非线性结构则相反,呈非线性排列。 ‧ 线性0 码力 | 379 页 | 18.48 MB | 10 月前3
Java 源码剖析——彻底搞懂Reference 和ReferenceQueueeference对象的next域去找下一个元 。 主要成员有: private volatile Reference extends T> head = null; 用来存储当前需要被处理的节点 static ReferenceQueue NULL = new Null<>(); static ReferenceQueue ENQUEUED = new Null<>(); static //将引用实例的成员queue置为ENQUEUED r.queue = ENQUEUED; //若头节点为空,说明该引用实例为队列中的第一个元素,将它的next实例等于this //若头节点不为空,将它的next实例指向头节点指向的元素 r.next = (head == null) ? r : head; //头节点指向当前引用实例 head = r; //length+1 ReferenceQueue 简单来说,入队操作就是将每次需要入队的引用实例放在头节点的位置,并将它的next域指向旧的头 点元素。因此整个ReferenceQueue是一个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 出队的逻辑为: r指向头节点元素 Reference extends T> r = head; if (r != null) { //头节点指向null,如果队列中只有一个元素;否则指向r.next0 码力 | 6 页 | 283.24 KB | 1 年前3
基于 Java EE 的企业应用系统设计 - Spring MVC 03符合横切关注点的所有功能都可以放入拦截器实现。 O 常见应用场景 日志记录 记录请求信息的日志,以便进行信息监控、信息统 计、计算 PV 等。 权限检查 如登录检测,进入处理器检测是否登录,如果没有 直接返回到登录页面。 性能监控 通过拦截器在进入处理器之前记录开始时间,在处 理完后记录结束时间,从而得到该请求的处理时间, 以监控请求处理行为。 通用行为 只要是多个请求处理器都需要的即可使用拦截器实 现。如,读取 监听器 拦截器接口方法说明 preHandle 预处理回调方法。 postHandle 后处理回调方法。 afterCompletion 整个请求处理完毕回调方法。在视图渲染完毕时 回调,如性能监控中我们可以在此记录结束时间并 输出消耗时间,还可以进行一些资源清理,类似于 try-catch-finally 中的 finally,但仅调用处理器执行链 中 preHandle 返回 true 的拦截器的0 码力 | 40 页 | 651.07 KB | 1 年前3
一次线上java 应用响应时间过长问题的排查达到 2s 以上。
第一反应,怎么可能,这个应用很简单,就提供了几个查询接口,QPS 单机也就 10 左右,居然响应 间 2s 以上,这不科学。看监控
看监控平台,有问题的机器,cpu 占用很高,这。。。更不科学了。理论上,这应用 cpu 能到 1 就不错了,现在居然 80%,吓得我赶紧跑到机器上,top 了一把,确实是 java 应用占用
0 码力 | 3 页 | 247.74 KB | 1 年前3
共 17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