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Identity Aware Threat Detection and Network Monitoring by using eBPF

1.35 MB 7 页 0 评论
语言 格式 评分
英语
.pdf
3
摘要
文档介绍了使用eBPF进行基于身份的威胁检测和网络监控的方法。传统网络工具基于IP和端口,但在Kubernetes环境中,IP地址动态变化使其不再有意义。通过结合eBPF和Cilium,可以实现对 suspicious IP的流出监控、未经授权的互联网流量检测以及Kubernetes API服务器访问的监控。解决方案包括定义签名、导出数据到Splunk,并通过网络策略决策字段(如转发或丢弃)进行警报。该方法能够有效应对容器化工作负载的网络威胁。
AI总结
**《基于eBPF的感知身份威胁检测与网络监控》总结** 文档介绍了使用eBPF技术进行网络监控和威胁检测的应用,重点总结如下: ### 核心观点 1. **问题背景** - 传统网络工具基于IP和端口,难以应对容器化环境中动态变化的IP地址和Kubernetes工作负载的复杂性。 - 容器化工作负载的动态特性使得传统的IP和端口-based监控方法不再有效。 2. **解决方案** - 使用eBPF(扩展的基于Linux的程序过滤器)结合Cilium等工具,提供高效的网络监控和威胁检测能力。 - eBPF的优势在于其高性能和低开销,能够实时分析网络流量并定义特定签名(signatures)来检测可疑行为。 3. **应用场景** - **监控可疑连接**: - 检测工作负载与可疑外部IP的连接(如被入侵的Pod访问外部恶意地址)。 - 监测从互联网发起的未经授权的入站流量。 - **Kubernetes API服务器访问**: - 监控工作负载是否尝试访问Kubernetes API服务器,识别潜在的恶意行为。 - **案例**: - 检测被入侵的Pod(如门罗币矿工)的外联行为,生成包含来源(命名空间、Pod、标签)、网络策略决策(转发或丢弃)和目标DNS的警报。 4. **关键优势** - eBPF能够高效处理网络流量,提供低性能开销的实时监控能力。 - 通过与Cilium等工具结合,实现基于身份的网络监控和威胁检测,弥补传统工具的不足。 - 数据可导出至Splunk等工具,进一步增强分析能力。 ### 总结 文档强调了eBPF在现代网络监控和威胁检测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动态容器化环境中。通过结合eBPF和Cilium,可以实现基于身份的威胁检测,有效应对传统网络工具的局限性。
来源 ebpf.io
P1
P2
P3
P4
P5
P6
P7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