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 Read Path
970.76 KB
38 页
0 评论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英语 | .pdf | 3 |
摘要 | ||
文档详细阐述了HBase Read Path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优化措施,重点包括内存缓存管理、BucketCache的使用、StoreFileScanner的优化、Rpc Handler的数据处理方式以及DirectByteBuffer的应用,以减少内存占用和GC时间。服务器端优化包括数据大小控制、超时设置、批处理策略、块大小优化等,以提升查询效率和资源保护。文档还提到了通过禁用内核空间缓存、使用短路读取等方式提升性能,并通过控制块大小、GC优化等措施降低延迟和OOM风险。 | ||
AI总结 | ||
### HBase Read Path 总结
#### 一、客户端(Client Side)
- **扫描机制**:HBase客户端通过ClientScanner执行扫描操作,向多个RegionServer发送RPC请求,以获取分布式存储的数据。客户端还采用scanResultCache进行结果缓存,并通过异步加载来提高效率。
- **短路读取(Short Circuit Read)**:该功能通过避免将数据从RegionServer传输到客户端,减少了延迟,提升了系统的整体吞吐量(QPS)和稳定性,具体表现为P99延迟从约100ms提升至约250ms,P999延迟则显著优化。
#### 二、服务器端(Server Side)
- **读取路径**:服务器接收到扫描请求后,通过JNI直接处理HFile,进行分块读取和数据筛选。这一过程分为两部分:响应块和数据块的生成。对于包含删除操作的数据,HBase确保只返回有效的数据,避免资源浪费。
- **资源保护机制**:服务器设置了数据大小和堆大小的限制(MaxResultSize、Heap Size),以防止内存溢出。超时机制(HeartBeat、Cursor)确保超时请求及时终止,返回当前结果,提升系统稳定性。
- **批处理**:RegionServer在处理结果时,即使达到批处理限制,仍会继续累积结果,直至达到最大结果大小。这一机制可能导致性能问题,相关优化问题(HBASE-21206)正在等待解决。
#### 三、优化策略(Tuning)
- **off-heap内存管理**:通过End-to-end off-heap机制(HBASE-11425),实现了对读取路径的全面优化。将块直接从off-heap缓存返回,避免了内存复制,显著降低了内存占用和GC频率,从而减少了停顿时间(STW),提升系统性能。
- **内存分配与块大小优化**:从旧生代避免缓存清理和压缩,减少混合GC次数和时间。此外,调整MaxResultSize、超时设置及块大小(默认2MB)可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降低内存溢出的风险。
#### 四、数据处理效率
- **结果缓存处理**:HBase在读取过程中,通过ReadRawCells和ResponseCells的高效处理,确保了数据的快速访问和返回,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HBase的读取路径优化通过客户端、高效读取机制和服务器端的多项策略,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内存管理和GC优化方面,有效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
P1
P2
P3
P4
P5
P6
P7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31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