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ience on Fast Microservice Programming - 亲自动手,体验微服务开源开发-快速微服务化编程体验
2.56 MB
12 页
0 评论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摘要 | ||
文档详细介绍了快速微服务化编程的体验,包括供应者和消费者的开发流程、Kubernetes部署以及测试与验证。开发者可以通过SpringMVC模式开发应用,并将其打包为Docker镜像进行部署。Kubernetes部署涉及Service、Deployment和ConfigMap的配置,并利用ServiceCenter进行服务管理。文档还强调了服务治理功能的测试与验证,确保服务能够正常访问并支持熔断、流控等功能。 | ||
AI总结 | ||
《Experience on Fast Microservice Programming - 亲自动手,体验微服务开源开发-快速微服务化编程体验》摘要:
本文档围绕快速微服务化编程的经验分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案例介绍**
通过案例展示了微服务开发的实践经验,涉及Consumer、Provider、Service Center、Mesher、Sidecar-injector等核心组件,以及Kubernetes部署的整体架构。
2. **Provider开发**
Provider端的开发流程如下:
- 访问start.servicecomb.io,下载模板项目。
- 使用Eclipse或IDE导入项目,并修改microservice.yaml文件中的注册中心地址。
- 基于SpringMVC模式开发应用,完成后将应用打包为Docker镜像。
3. **Consumer开发**
Consumer端的开发流程包括:
- 开发服务逻辑(无需涉及SDK或依赖项)。
- 构建Docker镜像。
4. **Kubernetes部署**
部署涉及的核心资源包括:
- Deployment、Service、ConfigMap等YAML文件配置。
- 服务注册中心、前端等组件的配置与部署。
5. **测试与验证**
测试内容包括:
- 验证服务是否正确访问。
- 验证微服务治理功能,如断路器和流量控制。
**Java-chassis SDK原则**:
- Provider端与Consumer端的开发体验一致。
- 通信模型与编程模型分离,适应不同服务场景。
- 运行模型灵活扩展,支持与外部系统互联。
**Mesher工作原理**:
- 采用零入侵架构,通过代理和请求处理链实现服务调用。
- 支持服务之间的无缝通信和灵活扩展。
整体来看,本文档重点介绍了微服务开发的核心流程、关键原则以及部署和验证方法,适合开发者快速上手微服务开源开发。 |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