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L: Rust 在编译器领域的实践与探索
3.50 MB
25 页
0 评论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摘要 | ||
文档介绍了蚂蚁集团在编译器领域使用Rust语言进行实践与探索的经验。首先,通过重写KCL(Kusion Configuration Language)使用Rust语言,显著提升了编译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具体来说,端到端响应时间从6秒缩短至100毫秒,前端解析器性能提升20倍,中端语义分析器性能提升40倍,内存使用量减少一半。此外,文档还探讨了Rust在编译器领域的应用潜力,包括通用编译器组件(CompilerBase)、IDE友好的编译器架构(RustCodeBook)以及智能合约语言的可能性。Rust的选择因其稳定性、性能和WASM支持等优势而受到青睐。 | ||
AI总结 | ||
《KCL: Rust 在编译器领域的实践与探索》总结
本文分享了蚂蚁集团在编译器领域使用Rust的实践与探索,主要内容如下:
1. **KusionStack与KCL**
- **KusionStack**:一个支持多语言编译器栈的项目,包含KCL语言、KCL IDE等组件。
- **KCL IDE**:基于编译器前中端的性能提升,Rust重写后的语言服务器协议(LSP)极大改善了用户体验,端到端响应时间从6秒降低到100毫秒。
2. **用Rust重写KCL**
- 选择Rust的原因包括:更好的性能与稳定性、通过FFI暴露C API支持多语言扩展、WASM支持友好、适合智能合约语言开发等。
3. **Rust重写后的收益**
- **性能提升**:端到端编译执行性能提升66%,前端解析器性能提升20倍,中端语义分析器性能提升40倍。
- **内存使用优化**:编译过程的平均内存使用量变为原来Python版本的一半。
- **稳定性与用户体验**:Rust的强大编译检查和错误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了稳定性,IDE用户体验更加友好。
4. **更的探索**
- **CompilerBase**:开发通用编译器组件,构建IDE友好的编译器架构。
- **RustCodeBook**:开源项目,用于Rust源码解读,进一步推动技术社区化发展。
总结:蚂蚁集团通过将KCL重写为Rust语言,在性能、稳定性和用户体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为后续探索提供了更坚实的技术基础。该实践也为Rust在编译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13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