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orting Go
2.29 MB
34 页
0 评论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英语 | .pdf | 3 |
摘要 | ||
文档讨论了Go语言中导出和导入机制的实现及其相关问题。文本导出数据存在冗余、复杂等问题,但具有一定可读性。编译过程中,导出数据用于处理包及其依赖关系。Go 1.7后,默认使用二进制导出/导入提高了构建效率。最终强调了模块/包支持和高效的导入/导出机制的重要性。 | ||
AI总结 | ||
《Exporting Go》是Robert Griesemer在GopherCon Singapore 2017上关于Go语言包导出和导入机制的演讲。以下是文档内容的中文总结:
---
### 1. **Go包与命名空间**
- Go语言通过包(package)实现命名空间管理。
- 包中的接口(interface)和函数可以被导出(export)供其他包使用。
- 导入(import)机制允许其他包引用和使用这些导出的接口和函数。
### 2. **导出数据的实现**
- 导出数据用于跨包引用,但以文本形式存在,存在以下问题:
- 不是真正的Go代码,语法冗余。
- 引用可能涉及长标识符,复杂难读。
- 数据结构复杂,读写成本高。
- 尽管如此,文本形式的可读性对编译器作者仍是一大优势。
### 3. **Go语言的编译与导出**
- 编译一个包时,会生成导出数据(export data),供其他包使用。
- 在Go 1.7之前,导出数据的处理效率较低。
- 演讲中提到一个具体案例:`dor/golang.org/x/net/http2/hpack`,其导出数据占用了30%的总代码量。
### 4. **性能改进**
- 2016年,Go团队将二进制导出/导入作为默认机制,显著提升了编译效率。
- 例如,构建`jujud`的时间相比Go 1.4.3缩减到2倍以内。
### 5. **解决方案**
- 针对大规模导出数据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优化方案:
- 一旦获取所需数据,即停止读取。
- 提供索引访问以加速查找。
### 6. **总结与观察**
- 模块/包支持是语言设计中的必备功能。
- 导出/导入机制是包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
- 昂贵的权宜之计(如C语言中的`#include`)最终会失败,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 优秀的实现需要大量的工程投入。
---
以上总结涵盖了文档的核心内容,重点突出了Go语言导出/导入机制的设计、问题及改进措施。 |
来源 | go.dev |
---|
P1
P2
P3
P4
P5
P6
P7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27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